您现在的位置:河北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校园动态>> 媒体报道>> 正文内容

《衡水日报》、《衡水晚报》:体悟激情教育 探究成功之路

9月14日,衡水日报社由社长、总编带队,组成全媒体采访团,来到衡水市第十三中学采风。期间,采访团成员来到教室、宿舍,观看会操、文化墙,与教职员工和学生面对面各抒己见,心贴心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在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中,大家感受颇多。

衡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王平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永远在路上;强素质、严管理、上水平,追求卓越永不停步。近年来,我们报社坚持实行了一项制度:每年选择3至5个带有典型意义的采访点,由社长、总编带队,组织编辑记者进行全面、系统、深度的采访报道,多挖掘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多反映来自基层的经验、成就和群众的精神风貌。

这次来十三中采访,给我的印象是颠覆性的,令人震撼。短短四五年内,十三中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草根”,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名校,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看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理念先进。以人为本,激发潜能。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僵滞的客体,去进行我传你接、我打你通的简单灌输;而是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相信学生有足够的能力、知识的潜在储备,教师的工作只是去发现、挖掘和激发;二是作风过硬。定下的目标,看准了的事,就集中全部的心思和精力,一抓到底,毫不松懈,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惟真惟实,唯先必争”,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绝不罢休。三是校园文化培育得好,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使学生在良好的风气和环境中潜移默化,时时刻刻受到感染和教化,成人成才。

希望我们的记者同志们要珍惜这次机会,对十三中的经验做更深入的挖掘、更全面的总结、更精准的提炼,一方面,搞好宣传,引导舆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另一方面,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衡水十三中党支部书记、校长 白祥友:对于一所高中来说,教育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不在一本二本,而在于在校三年,孩子思想进步了多少,成绩进步了多少,成长了多少。一所高中,看的是学生三年提高的幅度。同样的入口比出口,同样的起点比终点。起点在99米和0米的百米冲刺没有可比性。

从办学方向上来说,只要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那我们的教育的方向就没问题。与其争议姓“素质”、姓“应试”,不如按照非常朴素的教育规律——“惟真惟实”去教学。其中关键的是日常工作要较真,要么不干,干就干好。十三中正是靠着“规定的时间做好规定的事”、“三年的飞跃源自每天的超越”,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每件事都比别人好一点。跑操比别人有气势,课前向老师致敬声音大一点,士气旺盛一点,学习就能保持一个好的状态;教研时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每一刻都是生命当中最美好的一刻,才能在最美好的一刻做最优秀的自己。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惟真惟实、唯先必争”的工作精神,力争以更优越的成绩为衡水教育发展立功添彩。

衡水日报社总编 邵文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崛起、跨越赶超”的口号,十三中就是跨越赶超的典型。邓小平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十三中,就存在着这么一股劲儿、一股气儿。从校领导班子到普通教师,从教育教学到后勤管理,大家都有拼劲、有韧劲、有巧劲,广大师生以“过好每一天”为目标,多年如一日,从细节着手,实现了高考成绩连年攀升、持续突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 张敬国:看高三学生充满激情的跑操和光荣榜上琳琅满目的学生名单,我感动得两次热泪盈眶。尤其是看到跑操时,同学们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让我非常激动。我也曾经是一位高中生家长,如果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看,孩子们在十三中的学习生活将会“在校三年,受益终生”。“惟真惟实,唯先必争”的十三中精神朴实无华,内涵丰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老记者,我曾很认真地采访白校长成功的秘诀和诀窍,他的回答是,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认真做好每一天。这种作风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也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在办报过程中也要学习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十三中精神。

衡水日报社社长助理 徐杰:十三中的校园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校园无处不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激爆潜能,滋育卓越,崛起奋进,勇创名校”这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多年来白校长和十三中的领导班子为学校注入的灵魂。同时,他们通过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逐渐渗透到学生、老师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整个学校的性格和气质。

衡水是全国教育出奇迹的地方,如今十三中又打造了一个衡水教育界的奇迹,仅仅几年间,在三四流生源的基础上,一本上线率出现了几何级增长。白祥友校长提出的“三年飞跃,源于每天超越”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勉励,十三中也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和别的学校做同样的事,但更用心一些。看看他们的校园文化,看看他们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听一听学生跑操时那发自内心,振聋发聩的呐喊,就能明白十三中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奥秘了。

《衡水日报》记者 杜静:认真活在当下,对每一件事全情投入,这是十三中送给每个学生的人生礼物。跑操一定是有气势的,口号一定是响亮的,寝室卫生一定是一丝不苟的,睡觉就好好睡,吃饭就好好吃,学习就认真地学……三年的校园时光过后,暂且把北大清华的梦想放在一边,这期间,学生纵比一下,就会知道自己思想进步了多少、成长了多少、好习惯养成了多少、自身力量增加了多少。每一件事做到全情投入,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衡水日报》记者 王铁卯:一个人要想做成、做好一件事情,离不开豪情万丈的激情和持之以恒的坚持。通过这次进校园活动,我看到了十三中将这两个重要品质烙在了学生身上。他们阳光自信、活力四射,让整个校园激情燃烧;他们努力奋斗、积极进取,让青春弥漫着拼搏的气息。在这里,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更有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道理,这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不管将来他们走到哪里,相信从十三中学到的激情和坚持,都会永远伴随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为他们铺平成功的道路。

《衡水晚报》社会新闻部主任 王铁良:短短几年时间,学生从“不想上”到“抢着上”,说明现在的十三中已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胜出必有所长。我将尽我所能,秉承着服务十三中全校师生的宗旨,深入挖掘学校在学生德育、教学研究等工作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做好校内重大活动的新闻采写工作,为十三中的新闻宣传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衡水晚报》记者 褚凤娜:十三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非常打动人。在这里,从时间上,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空间上,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获得视觉或听觉上的滋养。十三中将校园打造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他的一切要素都在影响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灵魂,在十三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灵魂的指引。

《衡水晚报》记者 崔玉玲:十三中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一跃成为河北省重点中学,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参观完校园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撼。无论是充满激情的课间跑操、整洁的校园环境、温馨的学生宿舍,还是那些“会说话的墙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们精力充沛、神情专注,这也正是学校坚持“本真教育”的显著成果。

衡水手机报记者 李红丽:一进入校园,生长茂盛的绿色盆栽、食堂里的免费汤、教学楼里的拾金不昧角等,都给人温馨亲切的感觉,打破了校园固有的刻板凝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想正是有了这些点滴积累,才孕育出十三中朴素而博爱的大环境。后续采访中,我准备从教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素质培养、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同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学校的“爱”的教育、“家”的文化、“力”的反馈。从而得出结论:真正“激爆学生潜能”的,不是严酷的管理、机械的灌输,而是爱的力量!

十三中教师代表 侯雪燕:参加工作之后,我对学校的感情经历了从“媒妁之言”到“心甘情愿”的转变。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天早晨,校领导在门口迎来第一个来上班的老师,晚上学生宿舍熄了灯,校领导又送走最后一位老师。校领导陪伴广大师生度过了在校的每一天,这种同甘共苦的情分凝聚成一种力量,促使着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学生们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把十三中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上的进步,更是感情的寄托。

十三中教师代表 侯云颖:去年情人节,我收到了已经毕业的学生送来的大捧玫瑰花,我感觉特别幸福。这种师生情谊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在十三中我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快乐。工作的意义对于我来说,不仅是挣钱,更是劳动实现了价值。“唯真唯实”的十三中精神,引领着我们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在这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相互倾轧的内部斗争,只要踏踏实实把学生教好,就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

十三中学生代表 张天培:来到十三中后,因为成绩不佳、心情沮丧,班主任老师给我做思想工作,引导我释放内心的压力;会考时准考证出了问题,为了不影响考试,老师带着我四处奔波,帮我想办法……老师们对我发自内心的好,我都能感觉到。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在十三中,我数次流下感动的泪水,是学校给了我奋斗的理由和坚强的力量。进入十三中,我改变了许多。

十三中学生代表 李静:报到第一天,学校就给我们准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学校在各个方面都为迎接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曾经算过一笔账,老师们陪伴学生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他们说,能够陪伴你们成长,再累也心甘情愿。学校给了我很多成长的机会,除了学习,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我锻炼了心智,更加成熟。选择十三中,是我人生中的幸运,这里的老师就是我的亲人,她们和我的家人一样重要。

 


上一篇:衡水晚报:开学月余,衡水十三中迎来全国…       下一篇:衡水晚报:千名教育界精英 齐聚衡水十三…